日期:2025-07-15 16:31:58
7月13日,全国高温影响面积达214万平方公里,预计未来大范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2025年夏天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强,范围大,避暑旅游需求也提前释放,并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随着暑期的开始,避暑旅游进入高位运行阶段。OTA数据显示,与2024年相比,今年避暑旅游的机票、酒店、门票、租车等预订量同比均有大幅增长,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是热门目的地。
文旅部门和气象部门一道为广大游客夏季避暑推出了多条线路和多种优惠举措。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气象局共同推出16条“2025年避暑旅游路线”。路线涉及的相关地方,精心策划并推出了丰富的文旅消费优惠措施和特色文旅活动。广大游客在享受清凉避暑、领略祖国壮美山河的同时,还可享受实实在在的旅游消费优惠,参与各地举办的森林音乐节、星空露营、民俗文化展演、清凉美食节、高山漂流、溶洞探秘、特色集市等丰富多彩的夏季主题活动。
传统和新兴避暑旅游目的地都做足准备,不断推陈出新,丰富避暑季产品。贵州重点打造“清凉观赛、清凉文化、清凉旅居”3个板块。黑龙江抢抓“后亚冬”机遇,启动避暑旅游“百日行动”,持续在提升“食住行游购娱学”全要素供给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全国夏季避暑旅游引领区。河南虽然是非传统避暑旅游目的地,但围绕夏季消费热点,持续开展消夏避暑活动。结合夏季群众文旅需求,以“夏爽中原·老家河南”为主题,开展艺术、美食、红色、旅居、研学等特色活动,共同织就河南暑期文旅活力场景。
避暑旅游不只是躲高温,图个凉快。它的实质是气候康养,涉及旅居、会议会展、研学等多个行业和产业。
一是要从战略高度认识避暑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避暑旅游涉及房地产去库存、碳排放、柔性人才引进、社会共治共享等。2024年,贵州安顺市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跳出传统思维,深挖气候、生态等比较优势,积极引进拓展省外客源,推进打造避暑旅居产业,为全市房地产市场加速止跌回稳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不断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质量。避暑旅游目的地要增加高品质有效供给,加强对避暑客的服务保障。避暑客长住下来,就产生了异地的生活需求,且远高于当地水平。要增加高品质供给,释放避暑旅游消费潜力。构建15分钟生活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避暑客日常文化娱乐体育休闲活动,让他们生活便利、玩得开心、尽享清凉。
三是加强气象医学研究,培育气候康养旅游目的地。目前,各避暑旅游目的地对气候资源的利用大多处在相对浅层和比较笼统的状态。多数避暑旅游目的地只是利用夏季清凉舒适的气候条件,有些还出现“气候是强项、旅游成短板”的现象。而深层次的,诸如对哪些慢性病有积极作用的理论支撑还很不足。气候本身是中性的,对不同性别年龄、南北方不同区域、不同基础病患者等特定人群的作用差异大,甚至相反。比如德国,它的每一个气候康养旅游目的地,都准确给出了适应症及气候康养的方式方法。
另外,夏季是气象灾害高发频发时期。需要做好夏季避暑旅游安全防范工作。山地、滨海等避暑旅游目的地,需要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并及时发布信息。强化涉水滨水活动安全管理。夏季是疟疾等疾病高发期,加上啤酒、烧烤是标配,需要强化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此外,有关部门还需强化市场监管,防止哄抬酒店、民宿及餐饮等价格。只有始终绷紧安全与质量之弦,在守护游客健康与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多元举措推动避暑旅游可持续发展,让气候优势真正成为推动地方经济、提升民生福祉的长久助力,让每个夏天的“清凉之约”都更安心、更舒心。
(作者:吴普,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
众合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